找到相关内容201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五台山遗世独立的大白塔

    的叶斗峰,号称华北屋脊,是自然地理上的制高点,那么,处于佛手掌心内的大白塔,则是人文生态的制高点。其薪火相传的佛家精神内核(舍利),高贵魂灵衍生的普世价值观念,在岁月的打磨中,愈加历久弥香。 ...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佛塔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7/06/0915529786.html
  • 明州佛教与四明知礼

    流行在民间大众中的一种信仰和文化符号,而天台宗的深奥义理,则是一些佛门精英的精神追求。   唐武宗灭佛虽然伤了佛教的元气,但是并没有彻底铲除佛教,佛教的火种仍然薪火相传。武宗死后,中宗继位,下诏恢复...

    黄夏年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10841591.html
  • 现代菩萨性格

    救苦」、「利乐群生」为共遵之本。如:刻经印藏,令法宝流通;维护寺产,令僧宝免难;悲心济世,令老幼安养;传授戒法,令尸罗久住;布教讲说,令大众归信;办学教育,令薪火相传。 圆满菩萨道 圆满...更要有护法为教的大无畏性格。像提婆菩萨为护教而殉难,地藏王菩萨地狱救苦等,他们都有护法卫教的无畏性格。 语云:「佛法弘扬本在僧。」在佛法灯灯相传中,菩萨僧要有「佛教靠我」的信念。阐扬正法即是护法,保护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83545240.html
  • 两岸三代人的人间佛教理想:人间佛教品格的现代特征

    (江灿腾:《关于台湾当代“人间佛教”思想传播之回顾:在“第二届人间佛教薪火相传研讨会”第三场论文研讨会的发言》2001-3-31于台北,电子档)。  ...

    邓子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3250355.html
  • 禅与言:一个禅语言学的问题

    ,而至绝对超越境界。是向初传之达摩心如壁立、慧可了了常知禅法的复归,近则也可说是向曹洞宗法寂照虚灵、偏正回护之宗风的复归。   禅宗强调以心传心,薪火相传。它的兴盛在于“不立文字”,因为文字在禅宗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52252666.html
  • 石经回埋:留得青山慰后人

    死回生,原因就在于中国人如此珍爱自己的文化,哪怕是点燃自我也要保证文明薪火相传。房山的1万多块石经可以作证,还有同存云居寺的明代僧人刺舌尖血书成的3本血经也可以作证。  1957年,埋藏地穴的辽金石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91853104.html
  • 浅谈中国佛教的哲学特点

    成为中国佛教的正宗流传于世。在佛教的发展过程中,涌现了一大批中国本土的高僧,像智者大师、善导大师、六祖惠能、南岳怀让、石头希迁、马祖道一、百丈怀海等法门龙像,灿若群星,薪火相传,续佛慧命,共同参与创造...

    胡 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04962021.html
  • 处处皆达道,无门为法门——评净慧大师《入禅之门》

    的珠光交映、生机盎然的丰富内涵和生命境界。  其次,回顾禅宗的思想传承和变迁,阐释了生活禅的思想渊源。禅宗的精神薪火相传,智炬长明:该书对自达摩、道信、慧能等历代祖师的禅法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通俗的阐释...

    杨遇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00163158.html
  • 安祺:姑苏城外寒山寺

    钟楼、枫江楼等气势亦不雄伟,但那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,却在1000多年的坎坷、兴衰中薪火相传,发扬光大。  唐代以儒入禅的诗僧寒山,使古寺增添了传奇色彩。诗人张继的一首{枫桥夜泊)又使这座地方寺庙,一跃...,每年有百余万计的旅客拥向这里。  寒山寺驰名中外,与两个和尚、一口古钟和一首唐诗有密切关系。  相传唐贞观(627~649年)中或大历(766~779年)中,浙江天台山的寒岩有一个叫“寒山”的怪和尚...

    安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33864714.html
  • 慈善:和谐社会的情感共振

    优化而促使我国乐善好施的民族传统复苏并光耀。   现代慈善理论认为扶贫教富乃慈善根本。慈善教育不应单纯理解为对失学儿童、困难人员等特殊人群的支持和帮助,更应视为薪火相传、同尚善行的社会教化,视为星火燎原...

    魏 红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45766446.html